首創廉政監察員制度全國推行 所有公車加裝GPS
- 發布日期: 2010-10-08
- 生成日期: 2022/6/1
- 發 布 人: 衛通達
- 信息來源: 長沙晚報
監督卡時時敲“警鐘”
一個城區法院,如何做到連續24年無人因重大違法亂紀被追究?其廉政執法舉措為何頻頻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青睞?這和一系列制度保障有關。“我有一種緊迫感。”雨花區法院院長劉建軍坦言。與該院歷任院長一樣,劉建軍2005年上任伊始,就著手打造廉政高效法院。
2006年初,前往雨花區法院立案的當事人除領到訴訟文書外,還會收到一張《法官廉政及作風監督卡》,卡背面寫著辦案十大“不軌”行為:“有無接受吃喝、請釣、唱歌”、“有無接受錢物”……法院主動邀請當事人如實填選,此舉開了全省先河。
剛開始,監督卡回收率低得可憐,當事人怕得罪辦案法官,不敢填更不敢交。于是,法院果斷決定每次在結案后,由院紀檢監察部門回收,回收率果然大增。
反腐倡廉,監督是關鍵。今天,這項制度已為大家津津樂道。據不完全統計,去年至今年8月,該院法官及工作人員拒請吃、請娛樂590余人次。
重大環節進行廉政審查
如果說發放廉政監督卡只是小試牛刀,翌年的新舉措則讓該院上下“炸開了鍋”。
在發放廉政監督卡的基礎上,該院又推出“紀檢監察適時介入審判執行工作”制度。新規定明確:辦案中易發權錢交易、權力尋租的重大環節,必須先經院紀檢監察部門進行廉政審查。所謂重大環節包括:“取保候審”、“提前解除拘留”、 “發放執行案款及案物”等。
“一些人抵觸情緒很大,”劉建軍回憶說,“不少法官認為,辦案過程已有庭長、主管副院長監督把關,又何必增添新的程序呢?”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。新制度實行后不久,就連以前反對的法官也說,紀檢監察適時介入,消除了當事人疑慮,判決結果反易被接受。僅今年前八月,該院對案款發放、變更強制措施案件的當事人進行廉政談話2000余次,沒有發現法官違紀行為。
提前介入審判環節,將內部監督關口前置,這一舉改變了紀檢監察事后監督的被動局面。省高級人民法院向全省推廣“雨花模式”,最高人民法院更是將該院納入“審判流程管理調研組”成員單位,參與該項制度建設。
防腐拒變經驗全國推廣
2009年初,一紙通知由最高人民法院發往全國各地:人民法院應當在審判執行部門設立廉政監察員。通知傳來,雨花區法院內一片歡騰,原來由該院首創的這一經驗得到了最高院肯定,并在全國推行。
雨花區法院的做法是,想方設法擴充紀檢監察力量,把支部建在庭上,庭長兼任黨支部書記,并由支部推選作風過硬的黨員擔任廉政監察員,各支部相互交叉審查審判執行過程中的廉潔執法情況。
從外部監督,到提前介入監督,再到橫向交叉監督,雨花區法院編就了一張防腐拒變的立體“防護網”。但作為一院之長的劉建軍仍舊頭腦清醒,“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,輕可剝奪財產,重可剝奪自由,沒有廉潔的法官,哪有公正的司法?”
拒腐防變,教育是基礎。對法官進行國情教育可謂別出心裁。近5年來,該院堅持派法官到全區71個社區進行法制宣傳。在今年下半年全市“五清查一打擊”中,該院法官深入70多個社區,實地調查流動人口現狀。“以上活動可以直接了解群眾訴求和愿望,從而促進他們增強司法為民的責任感。”劉建軍說。
如今的雨花區法院已聲名鵲起,國內考察團絡繹不絕,英國法官訪問團也不遠萬里前來交流。有耕耘就有收獲:該院連續12年被雨花區委評為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;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雨花區法院“全國優秀法院”和“全國模范法院”榮譽稱號。
(整理:洪麓豐)